职场骗局的类型 如何识别职场骗局

  • 作者:君君
  • 更新日期:
  • 阅读:475

在职场中,不幸的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骗局和欺诈行为。这些骗局可能伪装成看似真实和诱人的工作机会,让人们陷入经济损失甚至心理困扰之中。因此,了解如何识别和避免职场骗局变得尤为重要。在以下内容中,我将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职场骗局,提供防范措施和有效的建议,帮助你在职业发展中保持警惕,远离潜在的骗局风险。

一、职场骗局的类型 

一、电话面试。电话面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求职骗局,一般骗子会用手机号码给你打电话,要求你必须本人亲自过来面试,这个时候,你一定要谨慎小心,因为正规的公司都是有固定的电话座机的。对于正规公司来讲,电话面试一般都是用固定座机电话拨打电话的,在电话面试的过程中,你一定要对该公司的具体详细信息进行记录,包括公司名称,面试的职位,公司的地址等。在电话面试之后,你一定要上网查询这家公司的信息,看看和电话中你们沟通的是否一致,根据这些信息来判定这家公司是不是片子公司。

二、虚假招聘骗局。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招聘启事,一般会写传媒公司招聘导演,一些金融公司招聘金融顾问,某大型公司招聘行政总监,通常这些骗子会用一些看似华丽的职位来吸引广大求职者,尤其是一些应届毕业生。但实际上,传媒公司招聘的导演就是一个导演助理,金融公司招聘的金融顾问就是保险销售,大型公司招聘的行政总监可能就是公司前台。当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时,小编建议,求职者们不要害怕也不要害羞,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询问清楚面试官,关于职位的具体信息,具体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。当你在之后的工作中,发现你所从事的工作和之前描述的工作有一定差别的时候,你一定要去做一个理性的判断,是要离开这家工作还是坚持做现在的工作。

三、先收取费用。有一些骗子公司会把自己包装的很好,公司所招聘的职位也不错,他们会让你很容易以得到这个职位。但是他们会巧立各种名目,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。比如一些报名费,押金,体检费等费用。这个时候,你一旦把钱给了对方,想要回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。在这里呢,小编要提醒一个广大的求职者,千万不要因为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,就放松了警惕。一般情况下,第一次面试,公司和求职者之间会很少谈到钱的问题,如果谈到了,也是问一下求职者对薪资待遇的要求。是公司给你多少钱,而不是你要向公司交多少钱。所以,如果在面试过程中,遇到了公司向你收取费用的情况,小编建议大家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,不要上当受骗。

四、小公司的“忽悠”计俩。在找工作的过程中,很多求职者会发现,越是小的公司,越会给求职者“画饼”,给你描绘一美好的蓝图。这些小公司会说公司计划在多少年之后上市,到时候大家都是公司股东,摇身一变可能就是百万富翁等等,从而给到员工非常低的薪水。但是大家要知道,这个饼画地再大,也不一定会成为现实。虽然刚开始找工作的大家可以接受薪水低一些,但是最起码的生活基本需求还是要满足的。所以在面试过程中,你可以去听听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,但是你也一定要问清楚,公司是做什么的,薪资待遇怎么样,国法定的福利能够给到等问题。

五、刻意制造求职陷阱。有一些骗子公司会告诉你,我们不签劳动合同,或者是实习期,没有工资。遇到这种情况,大家还是要分析一下。首先不签订劳动合同,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,因为劳动合同法上规定,只要建立了这种劳动雇佣关系,就必须要签订这种书面的劳动合同。如果建立雇佣关系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,那么在工作之日起,一个月内要补签劳动合同。对于零工资就业,劳动合同法上规定,对于劳动行为,一定要有相对应的劳动报酬,并且你的劳动报酬是不能低于你工作所在地的最低报酬标准。如果求职者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这种零工资的情况,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违法行为。

六、工资福利中的文字游戏。有一些公司会用员工平均公司来忽悠求职者,说自己公司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万元以上,如果他们公司十个人,老板月薪十万,员工月薪3000,虽然看下来平均员工的工资水平确实超过了一万,但也许你的工资就是3000。还有的公司会说提供住宿和工作餐,但实际上,这种提供食宿的公司,你所用到的食宿的钱,基本上是从你的工资里出的。还有一种情况,公司会交代你,在工作过程中要完成领导交给你的其他工作,这种比较圆润的工作交代,会在你的工作过程中产生无限种可能,所以大家在工作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这种文字游戏,不要被一些公司和领导给套进去,以免给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。

最后呢,小编针对几种特殊情况给大家提个醒。有一些公司宣称,我们的工作无需面试直接上岗,这种公司很有可能会是非法的传销公司,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加小心。还有一种情况,有一些公司提供的薪资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,这个时候你也要小心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不会掉馅饼掉到你头上这种好事。还有就是公司约你面试的地点表述含糊不清,货真i到现场一看,就是临时租借的地方,一般正规的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,并且正规公司约你面试的时间,不会在非工作时间,如果是非工作的时间,或者约你面试的地点十分偏远,那么这个时候你也一定要小心。最后小编要特殊提醒大家,任何的企业都不可以以任何的借口来扣押你的任何有效证件,比如你的身份证或者毕业证等。

二、如何识别职场骗局

1 只“试用”不聘用

求 职者口述:应聘了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,说好先试用3个月,试用期2000元,表现好才能转正。试用期间给到我的工作多到不行,不得不天天加班,心想刚毕业 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都是苦的,就咬牙坚持了。没想到三个月后,人事经理竟然表示“人职不匹配”,让我走人……心里憋屈到不行。

专家建议: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,在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。等试用期一过,就以各种理由解聘。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,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、工作内容、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。

2 “储备经理”变“卖保险”

求职者口述:在网上我投了一家金融公司的“储备经理”职位,没多久就接到面试电话,面试了两次,被录取了。经过两周的培训后,我才知道,原来这家公司把我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的,“储备经理”竟然成了卖保险的!

专 家建议: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,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化,以高职位的名义进行招聘,然后把求职者放到跑业务、拉客户的岗位上。在求职时一定要 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,询问工作细节。在面试时,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,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,使自己陷入困境。

3 不交培训费,工资为零

求职者口述: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,去了之后,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,让我留下先试用一段时间,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。我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,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司内部培训,培训费300元。我不愿意,对方就说,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,一个月工资也免谈。

专 家建议:以录取作为诱饵,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,但仍有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。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者说明试用期的工资情况,即使在试用期没有通过考核, 求职者也会得到相应报酬。另外,按照有关规定,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,如报名费、培训费等等其实是一些企业变相敛财的手段和方法。 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,切勿盲目交钱。

4 薪酬模糊 损失惨重

求 职者口述:面试了一家公司,谈好“基本工资”3000元,当时以为是到手3000元也没细问,就糊里糊涂签合同了。说是朝九晚五,但由于工作繁重,实际每 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,到了发工资那天,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2000元。而查询的结果是“扣了税、服装费、培训费……”

专 家建议:工资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,常见有税前工资、税后工资的区别。有的用人企业尽管开的工资很高,可是求职者最后到手的很少,原来是公司从中代扣了 各种有关费用。在正式签合同前,一定要把薪酬待遇谈清楚,并在劳动合同中清晰注明。一旦发现企业不履行其工资、保险与福利,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。

5 “皮包公司”

求职者口述:我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,通知我去面试“业务经理”,待遇非常优厚。上网查了一下,却发现招聘简章上学历要求竟然中专就OK,网上还有各种求职者的吐槽,说入职后根本不签劳动合同,“业务经理”都要上街发传单……

专家建议:通常这类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,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,且存在各种不规范用工。若接到自己并未投过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,应该事先核实该公司的情况,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,然后再去进行面试。

6 以名企招工为幌子

求 职者口述: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家职介机构可推荐求职者进入500强企业就心动了。咨询下来对方要求我先交1500元的费用,才能安排推荐。为了能进500 强,就在网上付款了。谁知道我付了款后,长达1个多月,对方却迟迟不给我介绍工作。一次次催促,对方就一个答复:等联系好了会通知你。

专家建议:一些求职心切的毕业生见到“包你进500强”的广告就信以为真,最后不仅心愿落空,付出的种种费用也统统要不回来了。“黑中介”千万不能信。

7 月薪8千缩水变3千

求 职者口述:我在网上看到招聘广告,月薪8千元招“IT经理”,想着自己专业对口就去面试了。面试了两轮,最后才知道什么月薪8千哪,试用期就3千,还是税 前工资,转正后通过各种考核再加上绩效奖金才有可能达到8千。抱着“以学习为主”的想法就先签了试用期合同,但才2个月,对方就以“没有发展潜力”把我给 开除了。

专家建议:对于诸如此类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招聘伎俩,毕业生一定要警惕,清楚自身实力,从基础做起,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,不要轻信高薪诱惑。

8 不签劳动合同

求职者口述:毕业一个月前,我与一家私企签订了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》。毕业后,那家单位一直没有和我签《劳动合同》,而我也没当一回事。在辛苦工作了4个月后,公司突然把我裁员了,最后我什么赔偿都没得到。

专 家建议:《就业协议书》不能代替《劳动合同》,单凭《就业协议书》,学生正式报到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得到保障。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十条明确规定,“建立劳 动关系,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。已建立劳动关系,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,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。”

9 忽略合同条款

“被交”违约金

求 职者口述:我与一家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,但公司要我先进入实习期。在两个月的实习期,我只拿到1500元实习工资。实习结束后,我以为工作已经敲定就打 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课程,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。但我向公司请假时,公司却以合同中“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”的条款为由,认定我违约,最后我 不得不交了高达2000元的违约金。

专家建议: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,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。在合同中,有些单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的条件,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,慎重签约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10 “招而不聘”陷阱

求职者口述:我参加了很多招聘会,但问询下来发现很多公司其实根本就不打算招人。有些只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,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。

专家建议:学生在求职前,要对企业的情况、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,做到心中有数,以免费时费力,无功而返。



标签:

上一篇: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

下一篇:重庆程序员接私活平台有哪些 重庆程序员收入如何

推荐文章
相关企业招聘 相关行业招聘 地区相关招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