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未来规划发展方向 重庆城市规划的过去和现在
- 作者:若愚
- 更新日期:
- 阅读:2154
重庆,作为中国最年轻、最大的直辖市,也是成渝经济圈的龙头城市,国家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,近些年来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扶持,各方面发展的也非常的快速。GDP不断增长,就业机会越来越多,大量人才不断涌进。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发展,已经新建了多个新城区,这主要以两江新区、大学城、茶园新区、龙洲湾等。那么重庆未来规划方向是什么呢?重庆适合年轻人发展吗?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吧!
一、重庆未来规划发展方向
目前重庆正在编制最新的城市发展总新规划,到2035年重庆主城人口将达到1800万人。从规划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发展方向为“西进,东扩北优,南联,中控”,重点发展的方向主要就是两江新区,西永大学城,茶园等区域。其中中西部槽谷规划人口为360万人,中部槽谷规划人口为1150万人,东部槽谷规划人口为290万人,共计1800万人。
虽然目前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正式的新规划,但小编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非常高兴的,重庆作为一座深入内陆的城市,又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,本来在城市建设上都要比其它城市的难度大,而重庆如果按照规划来发展,15年后的重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。
目前重庆已经提出一圈两群的发展方针,同时随着重庆科学城选址大学城,重庆高新区的二次扩容创业,重庆向西发展拥抱成渝城市群是没有任何悬念的,以及重庆最新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中都可以了解到,西永大学城板块、璧山在未来10年都将成为热门发展的区域。
而两江新区作为重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发展的区域就更不用多提,目前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,高端楼盘都集中在两江新区。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在大力发展龙盛板块,未来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。茶园板块作为距离市中心最近的城市发展新区,随着重庆东站的开工建设,未来的茶园也将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居住地。
小编从此次的规划图中没有看到作为都市功能拓展新区的江津、璧山等区域,这两个区域作为重庆区县城市当中,首个迎来连通主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方,待轨道交通建成通车以后也将融入主城区发展。而从目前官方给出的信息了解到,璧山、江津、涪陵等区域都将成融入主城发展的先行区域,为主城周边其他区县城市融入主城作为好试点。
目前重庆主城居住的人口只有约900万人,要想在2035年达到1800万人,重庆必须在经济、交通、城市等方面的发展,要持续的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行,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,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,未来的发展是值得大家期待的。
二、重庆城市规划的过去和现在
从清末的《增广重庆地與全图》开始,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城市规划大致分为几个阶段,一步一步的推动成为今天的重庆城,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还是功不可没的。
1、抗战时期的《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》
计划草案的布局,以渝中半岛—沙坪坝—九龙半岛为主,加上嘉陵江江北、长江南岸的沿江区域。
2、1980年代的城市总规
1983年,重庆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,城市发展重新迎来契机。
在《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》的基础上,规划用地向大渡口、李家沱等部分区域有了扩展。
3、1990年代的总规
1997年,重庆成为直辖市,城市发展再度迎来重大利好契机。这一版总体规划,在城市格局、用地规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扩展。
这版规划总体奠定了今天重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。城市用地向北、向南大幅度推进,交通系统则规划了内环路、外环路。
4、2000年代的城市总规
2007年,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,国务院批准了新一轮重庆总规——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(2007—2020年)》。
重庆城市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定位为“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,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,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。”
重庆城市规模也有了较大拓展。规划到2020年,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635万人以内,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20平方公里以内。城市在空间上较大规模地拓展到了东西两个槽谷地带,东面有了茶园新城,西面有了大学城。
2011年,这一版规划又进行了修订,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一定的优化。规划到2020年,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,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。
一城多片、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拉开形成,跨江桥梁、穿山隧道把整个城市自东向西、从南到北串联起来,重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超大城市的框架,具备了在国家战略中的节点作用。
三、重庆未来的规划
据2019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,重庆将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,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。贯彻“一尊重五统筹”要求,聚焦国际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人文化,加快提升城市经济品质、人文品质、生态品质、生活品质。
1、构建分类指导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。
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,制定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。其中,主城区和渝西片区,建设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、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“窗口”,加快形成更具活力、更有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;渝东北片区,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;渝东南片区,建设武陵山区特色生态经济走廊。
2、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。
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,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。按照“中心加密、两槽提速、两翼联通、外围辐射”思路,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,提速城市轨道交通二期、三期等208公里在建项目,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四期项目,开工璧山至铜梁线,推进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,2022年实现运营和在建里程“850+”。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。力争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,统筹规划第二枢纽机场和货运机场。
3、推进以“两江四岸”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。
按照“点上点靓、线上贯通、面上提升”思路,高水平打造“百公里两江四岸”。加快环朝天门片区、九龙半岛、钓鱼嘴半岛和礼嘉半岛保护开发,推动广阳岛建设“长江风景眼、重庆生态岛”。实施主城区“清水绿岸”工程。强化“四山”保护利用,规划建设城市山地生态公园。谋划布局一批城市功能设施。建设一批山城步道,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,探索开行有轨电车、水上巴士。实施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项目,推动磁器口古镇提质扩容,保护修缮十八梯、金刚碑等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街区。
4、推动创新平台升级。
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,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两江协同创新区,打造西部创新资源集聚地。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,向高新区、经开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,优化财政分享政策,探索推进重庆高新区“一区多园”模式。引导各类开发区创新发展,加快向创新型园区转型,努力建设创新驱动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。
好啦,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庆未来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城市规划作为反映政府发展政策和市民发展意愿的一个手段,对于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、创造更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