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届生求职的七条建议 应届毕业生,是先找工作,还是先考公务员?

  • 作者:君君
  • 更新日期:
  • 阅读:501

这段时间,有不少同学来和我说关于应届生找工作的事。大多数人都正处于焦虑、迷茫、纠结、害怕的情绪困境。害怕,来源于未知、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。这种情绪,就像一场瘟疫,弥漫在大多人的毕业季。可是,你越害怕,就会越焦躁,最后什么都干不好。因为经历过,所以真的能感同身受。所以接下来,就应届生求职的那些事儿,给大家整理了以下七条:

一、应届生除了校招,还有其它找工作渠道

(1)校园招聘。对于大多数应届生而言,求职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招了。甚至可以去其他高校参与校招。

(2)现场招聘会。每年春季,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都会有很多现场招聘会,每次参展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几百家。就算很多企业都想招聘有工作经验的,但你不去尝试,怎么知道就没机会呢?

(3)线上投递。比如:智联招聘、BOSS、汇博招聘这些招聘网站,去投递,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。

二、一定要在毕业前把工作定了吗?毕业后再去找工作,是不是机会少了、难度增加了?

其实没有必要。对于大多毕业生而言,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顺利毕业。之后你就会发现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,好好享受这段时光吧。

另外,对于很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同学,更没必要急着通过校招把工作定下来。

因为校招的选择面极其有限,且很被动,很多应届生没走出去看看,其实选择还很多的。

三、第一份工作,是找自己感兴趣的,还是找一份薪水高的?

我的观点是:一切向钱看。

因为这段时间,在你连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,你有什么资格谈梦想,没钱时,你最大的理想只能有一个:赚钱。

四、第一份工作,是找小型的创业公司,还是找规模完善的大型企业?

如果去了小型的创业公司会怎样?

创业型公司,起步阶段规模不完善,大多人的状态是身兼数职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可以了解到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。但是,做得多,就很难把每个岗位都做得精细。另外,小公司的工作方法、思维、习惯和平台都很有限,而工作初期养成的工作习惯对于一个人的职场生涯还是很重要的。而且,从小公司往大企业跳槽、升职的难度要比从大公司往小公司跳槽升职大。

大型的企业,机构设置成熟,岗位精细化,专人专职。你可以在一个岗位深耕沉淀。且大公司的平台、视野相对来说更具优势。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:因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,整体运营的思维很难得到锻炼,对于日后晋升管理岗有所障碍。

所以建议:

(1)以自身的职业规划为最终导向。如果创业型公司给出的薪水和成长速度不能满足你的需求,哪怕你日后有可能成为公司的元老,还是不建议你去。

(2)作为应届毕业生,还是建议先去大公司打拼一段时间,养成规范、高效的工作习惯。但是眼界千万不要只局限于自身的岗位,要不断地往总监的思维、视野去靠近。除了做好自身的工作,还要看看其他同事都在做什么、看看整个部门的运营布局。

五、应届毕业生,是先找工作,还是先考公务员?

先工作再去考公。因为,考公不容易,很可能是长期战线,得有物质基础保障,而先工作可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。先生存下来,再用余力去考,这样就还有退路。

六、应届生在求职中如何脱颖而出?

其实,在HR的眼里,应届生基本就是一张白纸,差别不大。所以对应届生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多,但是并不是说你不用做什么,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,主动积极一些。

七、就业压力这么大,应届生找工作真的很难吗?

我总结出了应届生觉得找工作难有以下几点原因:

(1)没有目标,懒

社团活动不参加、社会工作不争取、实践活动懒得动。庸庸碌碌,毕业了,找不到一项核心竞争力。能力,不是想象出来的,需要靠做事去锻炼。

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点,也不去发掘。

(2)目标太遥远

很多应届生看不起那些基本的岗位,想要高薪、体面的工作。

求职时还是要仔细思考下你的资本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你能做到的和你想要的,到底还差多远。

求职,只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开始。而真正等待的我们的是成长与责任,中间也许会有迷茫,焦虑,但我们总得往前走,这些最后终将过去,加油!以上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,希望对你们有帮助。


标签:

上一篇: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?详解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

下一篇: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

推荐文章
相关企业招聘 相关行业招聘 地区相关招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