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重庆经济发展历史
- 作者:雅丽
- 更新日期:
- 阅读:5269
重庆是一座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城市,在那里,交通的的快慢问题已经不再被人们担心,当他们想要去到何处时,车随时随地就来接送;在那里,走在路上时都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;在那里,当走在小吃街时,都能闻到美味的特产。其实在小的时候,总是听起妈妈说着重庆的发展,那时候的自己早已对重庆产生了一种好奇心,所以总是会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真正到那里生活几天,和自己的爱人牵着手一起游逛,那一刻或许便是很幸福的。当然,真实的重庆经济现状 和趋势到底如何呢?就跟随汇博一起来了解吧。
一、重庆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
2020年,是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。这一年,疫情突如其来,汛情历史罕见,世情错综复杂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,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,坚持“两点”定位、“两地”“两高”目标,发挥“三个作用”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促进“一区两群”协调发展,全市经济呈现稳定向好态势,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。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2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3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03.33亿元,比上年增长4.7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2.21亿元,增长4.9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07.25亿元,增长2.9%。
农业生产保持稳定,生猪生产持续恢复
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9.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0%。粮食生产平稳,粮食种植面积3004.6万亩,比上年增长0.2%;粮食产量1081.4万吨,增长0.6%。蔬菜生产持续发力,全年蔬菜产量2092.6万吨,比上年增长4.2%。
全年生猪出栏1434.5万头,比上年下降3.1%,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.6个百分点;家禽出栏22872.2万只,增长2.0%;羊出栏449.7万只,增长0.1%;牛出栏55.5万头,增长1.1%。年末生猪存栏1082.9万头,比上年增长17.5%;能繁母猪存栏109.3万头,增长23.9%。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,新兴动能拉动有力
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.8%。分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.6%,制造业增长6.4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.1%。八大支柱产业持续复苏,汽车、电子和材料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,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.1%、13.9%和7.1%;装备、医药、消费品产业和能源工业分别增长2.9%、4.5%、0.8%和0.9%。
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.3%和13.5%,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7.5和7.7个百分点。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.1%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.2个百分点。高技术新兴产品较快增长,智能手表、3D打印设备等电子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4.6%和28.3%;集成电路、液晶显示屏、工业机器人等上游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34.9%、28.2%和24.6%。
服务业稳步恢复,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
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.9%,其中金融业增长3.9%。1―11月,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83.48亿元,同比增长2.3%;实现营业利润302.41亿元,增长8.1%。
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,全年全市新建开通5G基站3.9万个,年末累计开通5G基站4.9万个。信息服务业加快增长,1―11月,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.6%和54.4%。电子商务交易活跃促进快递需求增长,1―11月,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.50亿件,同比增长30.6%;快递业务收入73.83亿元,增长16.6%。
消费市场逐步回暖,网络零售较快增长
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7.20亿元,比上年增长1.3%。按经营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179.99亿元,比上年增长1.0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07.21亿元,增长3.7%。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10266.88亿元,比上年增长1.6%;餐饮收入1520.32亿元,下降0.2%。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,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.7%,快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29.7个百分点,体育娱乐用品类、可穿戴智能设备、智能手机分别增长19.6%、20.4%和6.2%。
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5.0%,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10.8%,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71.8%。
二、重庆经济发展历史
八五”以来,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,涪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综合实力迅速增长,经济结构得到改善,人民获得较大实惠。1999年,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 34亿元,较1992年增长182.7% ,年均递增16O% ;工农业总产值62.15亿元,较1992年增长216.8% ,年均递增17.9% ,其中工业总产值52.73亿元,较1992年增长274.8% ,年均递增20.8% ;财政收人9.4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.35亿元,分别较1992年增长540.1% 秆J76.8% ,年均递增30.4%和25.0% 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。1999年,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7元,农民人均纯收八1789元,分别较1992年增长190.3% 和238.8% ,年均递增16.4% 和19.O% 。结合涪陵近些年经济发展的实践,我们体会,加快区县经济发展,应做好工作:
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。这是事关区县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。应当根据本地的自然、地理、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,客观分析、准确判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在科学论证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,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、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。涪陵居库区 滨长江、扼乌江,区位较好,自古以来就是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,是重庆主城区通往渝东地区的交通咽喉;资源比较丰富,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,并且有相对集中的人, 优势:过去是涪陵地区、涪陵市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未来是重庆市规划的渝中地区的大城市和区域性经济、文化中心,又有三峡移民迁建等历史性机遇,发展的潜力较大。新区成立后召开的“三会”,全面认真分析了涪陵的区情,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,确定了涪陵发展总的战略定位:力争通过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,把涪陵建设成为全市增长快、效益好、结构优、活力强的新兴工业基地,成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经济中心,成为三峡库区经济发达、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善、人民富裕、城乡共荣的中等城市。三年的发展实践表明,我们的这个定位是准确的,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,并且已经在全区广大干群中形成了共识。
三、重庆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
1.汽摩产业。
依托于长安集团,重庆有长安、福特、马自达、DS、林肯、银翔、力帆…等一大批本地自主或合资企业,此外,北京现代、五菱等一大批车企也在这里设立工厂,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。
重庆被称作摩托车之都,有嘉陵、建设、宗申、力帆、隆鑫等一大批行业巨头,最高峰时,全球每四辆摩托车,就有一辆诞生于重庆。
2.电子信息。
几年前,重庆就在布局电子信息产业,力图成为支柱产业,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。
3.装备制造业。
重庆作为中国六大工业基地,三线建设的核心,中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,装备制造业自然十分雄厚,单是一个重庆机电控股集团,就位居中国装备工业品牌价值50强。
4.医药化工。
重庆是中国四大医药生产基地之一,化工医疗实力居全国前列。单是重庆化医集团,便居中国企业500强,有9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,3个产品居世界第一。
5.金融服务业。
重庆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,单是昆仑租赁便是全国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。
此外,材料、能源、建筑、餐饮、旅游业(去年接待游客数量居各城市之首)等领域,重庆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。
重庆的经济在跟随着祖国的城市在发展着,当然,其他的城市也在跟随着,祖国在发展,城市在发展,我们也不能停下脚步,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,让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好。以上就是汇博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、重庆经济发展历史以及重庆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全部内容啦,大家可以做个参考,希望小编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。